寺庙做法事一万块

 2024-01-28 10:52:51   8  10 赞

寺庙做法事一万块

佛教的爱心?

在和尚来讲做法事是不收钱的,但在施主来讲却应该主动供养。

和尚做法事要钱,可能有两种考虑,第一可能是处于私心,和尚也是人,是人就要吃饭,就要生活,和尚是化外人,没有工资领的,至于某些人说和尚有工资是混扯淡,有的寺庙确实有发钱,但那大多是寺庙功德箱里的钱,不是国家或旅游区承包者给的,多数和尚兜里的钱都不多,少的几块钱甚至没有钱(没油水的和尚多了去)多的几百块,还得是大庙里的,当然万元户不是没有,少林寺的和尚有个万八的不奇怪,可毕竟是极少数,香火少的寺庙没钱怎么办,没钱人就不能活,和尚也一样,和尚和牧师不同,人家牧师可钱多,而且还稳定,和尚不同,所以只能收点小钱,尤其是小庙的和尚最艰难,所以作为居士包容些好。

第二和尚收钱也是为了施主好,佛教讲因果,没有人能够只得到而不付出,和尚为施主服务,可能并不是真的贪着施主的那点钱,只是为了让施主种个福田,免得来生贫困,债多压身,仅此而已

法华寺招聘启事说月薪上万,钱从何而来?

前段时间法华寺的招聘启事,让很多人对寺庙的经济状况产生了兴趣,月薪上万的经费究竟从何而来,也是大家在讨论的话题,其实寺庙也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寺庙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来自香火钱。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很多人有什么事情的时候也喜欢到寺庙去走一走。虽然大多数的人并不把希望寄托于寺庙的保佑,但是很多人去的时候还是会给一些香火钱,特别是比较虔诚的信徒。

而寺庙就可以用这笔香火钱来支付自己平时的开支,当然,现在的香火钱还是有统一的管理的,但是即便是分成他们的金额也不少。法华寺是很出名的寺庙,它的香火钱足够让他经营得非常的好,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办法支付月薪。

有的寺庙作为当地的著名景点,也是拥有一定的经费的。虽然对这部分的经费可能金额不是很多,但是蚊子肉也是肉,所以这也是寺庙的收入之一,大部分的经费都是有专项的支出的,比如有的是用以支付工资,有的是用于修缮寺庙。

法华寺作为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当然会有它专有的经费。而且现在有的寺庙是划入当地的文化管理部门管理的,会有统筹的安排之类的,所以他们的经费通常也不会太稀缺,工资之类的是完全可以保障的。

很出名的寺庙,还有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景区的门票钱。像我们这边有一些比较有名的寺庙,都是要收费的,即便是不收费,如果你要到大店去,也是需要购买他们那个地方的香,累积起来的金额也不少,而这些也算是寺庙的收入。

大多数寺庙门票的费用由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管理,但是他们也有一定的分成。如果香客比较多的话,那么门票费也是非常可观的。即便是分成之后的金额也是很大的,要解决几个人的月薪还是非常容易的。

有的寺庙还有一些捐款,比如一些善男信女会给寺庙捐款祈福。当然,也有一些寺庙会提供点长明灯等业务,佛主虽然是慈悲的,可以普度众生,但是该给的钱还是要给的,除了点长明灯,还有做法事之类的,这些费用也不便宜。

而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都会计入寺庙的收入,这样算下来,像法华是这样非常著名的寺庙,他们的年收入真的是非常可观。所以寺庙的经济来源还是非常广的,要养几个职工是非常容易的。

有一些寺庙对外还有一些投资,投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记得少林寺的住持就被大家非议了很长的时间,从他的形象来看,根本就不像一个修行之人,反而像一个集团公司的老总。走到哪里都是开的豪车,那是因为很多寺庙,他们对外是有投资的。

投资收入用于养几个职工也是绰绰有余的,所以现在寺庙的招聘还是很受外面的人的欢迎的,毕竟他的工作时间比较短,但是月薪也比较高。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这个工作,仔细看他们的招聘岗位,就知道要求还是挺高的。

河南洛阳白马寺会对外租法场吗??

正常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些较大的寺院 都可以接受居士供养 做一场专门的法事活动。

举例:我可以供养某寺院3万元,请寺院帮忙为我家已故去的先人做一场专门的超度法会--或者祈福法会等等。

如果单纯只是租场地、请外人来做活动的话,我想寺院是很难允许的。这跟男居士、女居士倒没什么太大关系。

国内最有骨气的寺庙大悲寺,不准游客捐香火钱,这是怎么一回事?

国内不准游客捐香火钱的寺庙还是有不少的,但论特色,大悲寺还是略胜一筹,该寺庙建立的历史悠久,至今已经有接近三百年时长,不收游客香火钱也是这里从始至终的作风。另外,大悲寺从戒规到日常的僧侣行为规范方方面面来看,许多庙宇都望之而不及,这也保障了其在人们心中崇高的地位,也因此,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大悲寺的发展情况,这在经济财政上无疑是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当然,还有的一点是,大悲寺创立者从一开始就意思到金钱是万恶的源头,因此,寺院杜绝金钱诱惑,以免影响僧侣修行戒律。实际上,该寺院僧人一直过着节约从简的生活。在每月的活动当中,僧人还有光脚行路的习惯,意味着忆苦思甜,在日常饮食中,每日只吃一餐,既过了中午就不能再吃了,当然,喝水还是可以的。正因为寺院从上到下的清律之风盛行,让大悲寺成为了国内最有骨气的寺院,受人崇敬。

有骨气的寺院,香火就会旺盛,发展才会更好,由于大悲寺在民间影响极大,从官员到民众都十分敬仰庙里面的僧人,每当僧人们集体出去化缘求斋的时候,人们争先恐后给予僧人斋饭,只为求得一丝信仰上的净化。大悲寺的僧人也如同怜悯众生菩萨,有需要做法事的地方积极参与,平常没事的时候,静坐念律,与世无争,和大悲寺一样拥有着光辉形象。

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多谢阅读。

南通“花和尚”8年帮助300名妇女,却被寺院除名,博施济众有错?

我的外婆是一位虔诚的佛教教徒,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她从不杀生,从不吃荤,每年除夕的年夜饭开饭之时,她都要我们围坐在饭桌旁等她念经供奉完香火之后再开吃。

她总说一句话"佛是众生,众生是佛",可我从来都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每次来到寺院上香都可以看见穿着灰袍的僧人们,他们总是谦卑地低着头,面容淡然,心无旁骛地从人群中走过,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般"清心寡欲"。

但"世间万物皆有另类",江苏南通市就有这么一个顶着"花和尚"头衔的出家人,他的事迹在当地甚至是全国都相当有名,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法号叫"道禄"的和尚。

看破红尘,皈依佛门

清朝顺治皇帝出家时写了一首《出家诗》,其中"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这两句道出了世俗之人看破红尘想要遁入空门的心境。

在当代社会也不乏有很多因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而出家的人,这位"道禄"和尚就是其中之一。

他原名叫做吴兵,曾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商人,家财万贯的他却情场失意。他有两段婚姻,均以失败告终。

情路坎坷的他看透了世事变化的无常之后,选择在37岁这一年放弃他热爱的事业,安顿好了两个孩子之后来到南通市的普贤寺出家了,改名为"道禄"。

道禄和尚在这里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静和安宁。环境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从他现在的面相和穿着来看,根本无法把他与之前那个在商场里纵横多年的吴兵联系在一起。

他的言谈举止透露出他对佛的虔诚,有一颗对人和事都怀着慈悲和怜悯的心。

也许不平凡的人注定要做不平凡的事。已经远离花花世界的道禄和尚又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再一次打破了现在只有青灯黄卷的生活。

行善施恩,却遭非议

有一天傍晚,道禄像往常一样准备关寺门休息,却看见一个女人在佛像前徘徊不愿离去。询问了其原因之后,道禄了解到她是为了自己没出世的孩子而来祷告的,因为心里的内疚和罪恶感无法消散。

道禄听了这位女子的遭遇后,联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尤其是第一个孩子是和自己有近亲关系的妻子所生,当初是如何担惊受怕,害怕女儿的健康出现状况。

好在幸运之神眷顾,女儿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身为一位父亲的他多少能体会这种骨肉分离的感觉。这些有机会降临却无机会来人世间看一眼的孩子有什么罪呢?

因为大人的过失而被剥夺了生命,同样的,这些因难以启齿的原由不得已放弃孩子的女人们也值得同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发现来寺里请愿的很多女人都是为了相同的原因而来之后,他决定要为她们做些什么,决定将那些从佛经中领略到的慈悲精神以实际行动表达出来。

他要帮助这些可怜的女人们,让那些本无一线生机的孩子们顺利出生。从那之后,道禄就开始收留这些怀有身孕却有苦难言的女人们,给她们安心落脚之地,还用自己的积蓄为她们提供生活保障用品。

但是他的善心之举并没有获得别人的赞扬和认可,反而遭来了白眼和唾骂。因为他的和尚身份,本该是与世无争,清心寡欲地修行,却整天和一帮有孕之身的女人在一起,实在让人难以接受。镇上的人开始以"花和尚"之名来称呼他。

随着争议越来越大,寺里也让他适可而止。但是道禄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心,他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人以凡人之心想我,但佛祖一定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最终"不听劝解"的道禄和尚被普贤寺除了名,赶了出去。

自古以来,流言如虎蜚语可畏。社会的关注和评论扑面而来。道禄和尚也接受了某些电视台的采访,他在节目中说"他们说我品行有缺,拐卖人口,诱骗良家妇女,说我侮辱佛门不配为僧",虽寥寥几句但能感受到他心中的苦楚和艰辛,同时他也表示这件事情会一直坚持到他去世的那一天。

慈悲为怀,终得善果

被赶出寺庙的道禄将自己留给女儿的别墅用来收留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女人,不问出处,不问缘由,为她们提供生活所需,陪她们去医院产检,帮忙照顾出世的婴儿。

有的女人生产之后便将孩子留下远走他乡去了,道禄还继续无怨无悔地抚养着孩子们。这些年他倾尽所有,把无尽的爱和关怀给了这些被遗弃的可怜儿们,教他们做人,教他们行善。

每一次善行都不会被遗忘,每一颗善心都不该被辜负,每一句善言都不该被埋没。

8年来,道禄前前后后收养了20多个孩子,帮助过300多名妇女。道禄为她们操碎了心,孩子们都渐渐长大了,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他又千辛万苦地通过各种方法找寻其父母。

面对如此一心向善的道禄和尚,当初那些嘲讽过他,诽谤过他的人们开始改变对他的看法。

这才是真正的"慈悲为怀",不同于那些伪善的面孔,不同于在寺庙里只知道敲钟念佛的僧人。他为了心中的"佛"忍辱负重多年,将助人为乐的小爱变成博施济众的大爱。

人生至简,大爱无言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似乎被一种无形的事物所阻隔。我们对于亲人的疏远,对于身边的困难之人毫不在意。

每每看到书中的或是新闻报道中的好人好事也只是一瞥而过,从未上心。人心何以变得如此凉薄。

是我们,把日子过得那样惊心,把岁月看得那般无常。我们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不敢劝阻不良的行为,不愿多言不公的现象,反而还会误解和诋毁那些出自正义和善良的举动。

然而总有一些人,他们从事最平凡的工作,过着最平凡的生活,却做着感动人心的的壮举。有的用善举为失明的人做着偏心灯;有的用爱心为失聪的人做着助听器;有的用善言点醒着误入歧途的心……

少林寺每年收入上亿,游客捐的香火钱去哪了?

旅游业的发展,让各个行业得到了新转机,除了那些酒店、餐饮之外,佛教文化的传播在旅游业中,也被人们所熟知。

作为影响力巨大的佛教,从古至今佛教都在我国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不论是小寺庙也好,还是那些名气巨大的寺庙,每逢一段时间,都会看到寺庙浩浩荡荡的模样。

在全国那么多的寺庙当中,基本上都会看到“功德箱”,对于这个东西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要是来到寺庙烧香拜佛的话,都会先去捐个十块、二十,甚至有钱人不断往里面放百元钞票。

香火钱这种东西,其实大家就是图个吉利,祈求有好事发生,只不过对于香火钱的去向,很多人并不知道。

少林寺每年收入上亿,他们靠什么赚那么多钱?

其实对于少林寺大家并不陌生,作为全国最有名的寺庙之一,嵩山少林总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自从少林寺火爆之后,少林寺的名气一直飙升,只不过在这些年里少林寺总是出现大量的负面行为。

即使是在这样负面的环境之下,游客数量依然不减,早在2006年的时候,少林寺共有160万旅游人次,当时的少林寺收入则开始突破1亿元。

现在也过去十多年,游客数量每年都在增长,而收入方面也很少出现下降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少林寺的主要收入来源依靠门票、香火钱、外场武术表演等,其中武术表演也会到国外演出。

不论是哪种方式盈利,似乎都掺杂着很多“铜臭味”,各种商业化的项目不断出现,就像是烧香这种事情,也曾听闻以前有人在少林寺烧香,至少600起步……

游客捐出的香火钱,最后都去哪了?看完不想捐了

根据了解,少林寺的收入寺院拿30%,政府拿70%,而早在以前,释永信就曾因为拖欠5000万的门票费起诉上级,对方却表示:“出家人没必要有那么多钱”。

实际上寺庙的香火钱用途广泛,而少林寺对香火钱的用途有70%的费用,来维护寺院建设,剩下20%则是生活开支,10%的费用则是用来做慈善。

按照这样的用途来看,有人认为10%做慈善,这一费用有点太少,毕竟人们都说“普度众生”,在做慈善上少林寺只投入一成的费用,难免觉得有点抠门。

可能这样有点“道德绑架”,他们如何分配是少林寺自己的事情,但是慈善所投入的公益事业,需要有详细的账目表才行,这样才能一目了然,可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详细资料。

另外,现在很多寺庙甚至早已被一些开发商承包,这样的情况较为常见,香火钱甚至还被“瓜分”,这种“借佛敛财”为目的的做法较为常见。

也正因为很多寺庙的“乱象”,导致游客即使去了寺庙烧香拜佛,也不想捐香火钱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