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祭拜动作

 2023-12-08 14:21:57   24  6 赞

中元节祭拜动作

中元节祭祀的意义是什么中元节祭祀仪式是怎样的?

中元节祭祀的意义是什么

人们利用中元节的机会为自己的已故先人烧纸祭祀,诵经超度。祭祖的传统在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时节含义,七月原是小秋,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请祖先品尝新米,以示孝心。《弟子规》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仅是侍奉双亲于生前,身后更是持孝道不变,时时处处先祖宗、先父母,后子孙,知恩、报恩。

按照中国的传统城市格局,城市以北普遍都有一个厉坛,“厉”指厉鬼。以往人们有一种信念,认为人死之后(尤其是男性)总是在族谱当中,那么他们的子嗣会来祭祀他们。但是问题是有一些人是“横死”的,也就是出意外而死,比如说在战乱当中,或者是遭受意外事故客死他乡。人们不清楚他的后人是谁,这些鬼魂没法获得正常的祭祀,就会变成孤魂野鬼,甚至是厉鬼,来扰乱人间的秩序。所以说,除了各家祭祀自己的祖先之外,需要有一个公共的仪式来祭祀和安抚那些孤魂野鬼和厉鬼。而对于那些无主无祀的孤魂,依照道教传统也都会在中元节这一天,替他们施食赈济,使他们能够得到饱满,从而不会作乱兴非。

中元节祭祀仪式是怎样的

祭拜时间

祭拜亡魂,于下午14点以后,15点到17点为最佳(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家里若有祖先牌位,同日正午11点到13点为祭拜时间。

祭拜地点

亡魂祭拜于自宅家门前或公寓的阳台。祭拜祖先于祖先牌位前。

准备供品

除脸盆以外,其余供品份量以六或六的倍数为佳。

1、脸盆一个,装八分满水。及毛巾、香皂等,供于供桌前的板凳给好兄弟清洁用。

2、煮熟的饭、面或糕饼,共六人份。

3、煮熟的鸡、猪、鱼等。可用罐头代替。

4、碗装的汤或杯装的饮料。

5、新鲜的水果及煮好的蔬菜。

仪式顺序

1、供桌上筷子。

2、焚香祷告,香的数目为供品总数加三。

3、第一次焚香后,每炷香各插一个供品,多出来的香,主食类的饭面或糕饼,可各插两柱。

4、第一次的香燃剩一半时,焚第二次香,插法如上。

5、第二次的香燃剩一半时,重复上述动作。

6、等香都燃尽后,将香脚收起,双手顶礼合拜,向过路好兄弟祝祷,宣告祭礼结束。

中元节祭祀时间可以提前还是推后

中元节上坟最好是当天去,不宜提前或者推迟。

在中元节这天是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这一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让他们重返阳间与亲人相聚,所以民间在这一天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上坟、烧香、烧纸。如果是提前烧纸、上香、上坟,那么,亲人的鬼魂还没有返回阳间,会收不到你的心意,所以,民间一般规矩而言,中元节不可以提前上坟、上香、烧纸。

传说中元节这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怎么祭拜?

七月十五中元节祭拜方法如下:一、祭拜时间:祭拜亡魂,於下午14点以後,15点到17点为最佳,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家里若有祖先牌位,同日正午11点到13点为祭拜时间。二、祭拜地点:亡魂祭拜於自宅家门前或公寓的阳台。祭拜祖先於祖先牌位前。三、准备供品:除脸盆以外,其馀供品份量以六或六的倍数为佳。1、脸盆一个,装八分满水。及毛巾い香皂等,供於供桌前的板凳给好兄弟清洁用。2、煮熟的饭、面或糕饼,共六人份。3、煮熟的鸡、猪、鱼等。4、碗装的汤或杯装的饮料。5、新鲜的水果及煮好的蔬菜。四、仪式顺序:1、供桌上筷子;2、焚香祷告,香的数目为供品总数加三;3、第一次焚香後,每炷香各插一个供品,多出来的香,主食类的饭面或糕饼,可各插两柱;4、第一次的香燃剩一半时,焚第二次香,插法如上;5、第二次的香燃剩一半时,重复上述动作;6、等香都燃尽後,将香脚收起,双手顶礼合拜,向过路好兄弟祝祷,宣告祭礼结束。

中元节的习俗100个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烧街衣

这是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4、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6、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7、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8、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9、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10、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11、入庙祈福

准备素斋果品去寺庙,施佛及僧,诵读地藏王经卷和咒语,报答父母恩情,为去世的先人祈福。

12、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应该如何正确祭祀祖先及故去的亲人?

在中元节这天,地府会放出阴灵,让他们回家团圆。所以中元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在这一天,民间把先人的排位一个个请出来,恭恭敬敬放到专门做祭拜的供桌上。七月是小秋,很多农作物已经成熟,民间按例要把今年的新米供上,让祖先尝尝今年新的收成。焚香祭拜,汇报自己的一言一行,祈求祖先保佑。

鬼节的祭祀,是对先人的缅怀,是对祖先的纪念,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爱和尊重。在江西湖南等地,中元节是比清明还要重要祭祖日。以孝事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祭祀是爱心孝心的体现,是寄托哀思,追悼亲人的主要方式。

古人认为阴间和阳间之间,是一条很黑的路,没有指引的话,孤魂野鬼是无法走入轮回,所以民间流传着一种河灯。上元节流传的是花灯,属阳,在陆地,中元节的花灯是在河里,属阴。中元节放河灯,表示活着的人对死者的告慰,给他们照亮前行的路,祝愿他们早入轮回。

鬼节不是迷信,在科学昌明的今天,鬼节也依然有意义。“举头三尺有神明”,对于中国人来说,鬼神是敬畏,是内心原则的守护者。多了这份敬畏,我们就能更好的约束自己,善待别人。另一方面,鬼节让我们知道自己来源,明了自己的历史。在祖先的祭祀中,重拾祖先的荣耀,不忘祖先的恩泽,在祭祀追思中,自勉自强,传承家风,不堕家声。不忘历史,保持敬畏,这才是现代“鬼节”的意义所在。

中元节如何祭祀亲人?

中元节祭祀亲人的方法:

1、时间:祭拜亡魂,于下午14点以后,15点到17点为最佳(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家里若有祖先牌位,同日正午11点到13点为祭拜时间。

2、地点:祭拜祖先于祖先牌位前。

3、祭祀:供桌上筷子;焚香祷告,香的数目为供品数目加三;焚香后,每炷香各插一个供品,多出来的香,主食类的饭面或糕饼,可各插两柱等香都燃尽后,将香脚收起,双手顶礼合拜祝祷,宣告祭礼结束。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的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祭祀活动有哪些?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那么网友们知道中元节祭祀活动有哪些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中元普渡。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2、 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3、 烧纸。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4、 焚香燃炮。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5、 祭祀土地。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6、 祈丰收。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7、 吃鸭。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8、 跳天灯。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以上就是对于中元节祭祀活动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