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冬至祭祖

 2024-02-03 14:21:17   16  4 赞

曾氏冬至祭祖

曾厝垵有什么好玩的?

【景点篇】

NO1:圣妈宫

圣妈宫在曾厝垵车站旁边,面海而立,一个选择跳海自杀的平凡女子被出海捕鱼的渔民发现后,安葬在曾厝垵海边。最终被塑造成乐于助人的女神,以圣妈的形象接受一代代曾厝垵人的祭祀。边上有个戏台,在每年10月的时候会有连续两个月的盛大芗剧演出,文青们优哉游哉地天天买了柚子去海边看芗剧,和一堆动弹不得的干瘪老头子老太太在一起,坐在石头长条凳子上,专心地看着LED灯的字幕,偶尔转过头去看一下黑茫茫的大海。天地之间,坐看古人的悲欢离合,有时候会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社戏》那篇课文的好时光来。

NO2:福海宫

村口的福海宫气势慑人的石雕龙珠,色彩斑斓的彩绘三门,呈现着装饰性很强的闽南建筑风格。在别处,保生大帝有独立的慈济宫,履保佑民众健康长寿之责;妈祖有一神专享的天后宫,庇护着渔民出海平安。而福海宫一庙供奉职责迥异的男女二神,似是曾厝垵人的惊世创举。

NO3:曾氏宗祠

曾氏宗祠始建于南宗元年,一度毁于战火,直到1992年由南洋曾氏族人捐款重建。宗祠一年只开启两次,即清明和冬至祭祖。其余时间都关闭着,任风吹雨打,蜘蛛结网。谁也没有料到2010年春天曾氏宗祠竟然魔术般变成了四季飘香的咖啡馆。原来曾氏宗祠理事会在讨论后,认为只有开发利用宗祠,才能更好地保护宗祠。现在它的名字叫“temple cafe”老外喜欢叫它“庙吧”。

NO4:桥梁教堂

Bridge桥梁教堂是老外们建的,每周天上午都有唱诗和做礼拜,下午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当唱诗班圣洁的声音随着教堂的十字架传到上帝那里,谁都会被感动吧。

NO5:老港记

老港记的全名叫《老厦门港游玩记》,这个能吃的博物馆将为想追溯厦门及曾厝垵历史渊源的游客揭开神秘面纱。这里陈列了18世纪未至19世纪中后期的几百张老厦门照片,曾经的码头、宗祠、寺庙、教堂、小学等一一还原,曾经小渔村辉煌、动人、沧桑的历史在这里呈现。

NO6:黄厝

厦门东部海岸的黄厝是厦门新开发的游览区,在鼓浪屿日渐商业化,曾厝垵也日渐热闹起来的环境下,离曾厝垵仅仅两站地的黄厝,像是厦门资深文艺青年的静土。这里绿树成带,村舍显隐,客栈和小店都很有情调,更适合喜欢清静的旅行者来这里住下,东部黄金海岸的天然海滨沙滩,沙细水清,云动波涌,景色十分迷人,是很多人婚纱照的外景地。在绵延4公里的东海岩沙滩上游人可遥望厦门一水之隔的小金门、大担、二担,待到夜幕降临,还可看见对岸的点点灯火。

客家功夫之舞麒麟

舞麒麟是客家传统民间文化。在龙岗区坪山,练习螳螂拳的竹林寺传人必练舞麒麟,以增强功力。坪山正将舞麒麟和螳螂拳作为一个项目,申报市级非物质。

一杆金黄镶黑边的三角大旗迎风飘舞。在大旗下,唢呐、锣鼓等乐手一字排开,十几个身着短衣襟功夫服的青壮后生,环臂挺胸虎虎生威,人群正中间端坐着一位清瘦的长者,五十岁上下的年纪,虽然一脸的平和,但眉宇间却透出一股不可近人的霸气!

以上这些惯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情景,其实是不久前记者在坪山大万世居参加曾氏宗族后人祭祖大会上看到的。这位端坐的长者,就是中国江西竹林寺螳螂派国术总会会长黄耀华,他受邀率领弟子在大万民居曾氏祭祖大会上进行舞麒麟和拳术表演。

近日,记者从坪山有关部门获悉,坪山的舞麒麟和螳螂拳术正准备申请市级非物质名录中的人生礼俗项目。在坪山,很多重要场合,比如婚庆、重大节日、祭祖等活动中,都要进行舞麒麟表演,而在这方面的权威当首推黄耀华师傅,他也是“市级非物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坪山,黄耀华师傅的大旗舞到哪里,哪里就有精彩的舞麒麟表演。

“舞麒麟不是花架子”

“这舞麒麟,不是麒麟舞!”半年前,记者第一次到坪山采访黄耀华师傅时,黄师傅很认真地纠正记者的错误。当时,黄师傅坐在他摆满了瓶瓶罐罐的专治跌打伤和蛇伤的中医诊所里。黄师傅是首任坪山人民医院中医门诊医生,离职后在家研习祖传医术及拳术。他的中医诊所也是螳螂派国术总会坪山分会的会馆,又称武真堂。

据介绍,舞麒麟是客家传统民间文化。舞麒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参加重大的节日,如乔迁、婚嫁、庆丰年等,二是习武之人练之以强身。在坪山,练习螳螂拳的竹林寺传人必练舞麒麟,所以在坪山舞麒麟和螳螂拳术是不可分的,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二者也同时申报一个项目。

与江西竹林寺螳螂派国术的悠久历史相应,舞麒麟不乏神秘之处,其中就有很多江湖规矩。今年三十出头的曾旭东现在是江西竹林寺螳螂派国术坪山分会弟子中优秀分子。他记得20年前的一个春节期间,外村的一只麒麟路过坪山,他的师傅和师兄带着他舞著麒麟前去迎接。当时他的师傅就告诉他们:“你们要看我的眼色!”阿东说,师傅所指的眼色,就是看对方是否懂规矩。舞麒麟与舞狮子有很多不同,两只舞狮见面,打招呼,而两只舞麒麟见面,尊重对方的动作是,尽可能把头往下低,一直低到碰触到地面不能再低了,然后两只麒麟才亲暱地把头触碰到一起,嘴对嘴像接吻拥抱一样互相致意。如果一方的头高昂着,就是对对方的极大蔑视,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接下来难免拳脚相对,刀棍相见了。

也正因为如此,黄耀华师傅才纠正记者说“不是麒麟舞而是舞麒麟”。他说,现在的龙岗地区,有不少文艺团体演出时也表演舞麒麟,但他们舞的麒麟是经过舞蹈家重新编排的“麒麟舞”,是一种舞蹈,其中还借鉴了舞狮子的一些动作,更侧重于艺术上的美感,但对于正宗的舞麒麟的武林中人来说,却坏了规矩,甚至有很多犯忌的地方。

今年4月,记者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江西竹林寺螳螂国术总会成立大会。会上,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和欧美等国共30多个螳螂拳派会馆的代表带来了30多支舞麒麟的队伍,他们各展身手令人大开眼界。

螳螂派弟子积极抗日

据介绍,螳螂拳创自少林僧人三达和尚(或称达保)。大约在清末年间,有江西竹林寺僧人,即第一代传人李禅师,又名红梅和尚,身带此门绝技,常南下江南一带,行医济世。李禅师原名李观清,清朝末年,他参加了山西五台山的一个反清复明的组织,后因清 *** 镇压流落到江西竹林寺后,创立了武术馆,表面开馆授徒,实为联系失散的成员。偶然在广东惠阳县收得门徒张耀宗,并携回江西竹林寺传艺。民国初年,张耀宗返回惠阳故里,于坪山镇开设医堂武馆。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日战争爆发后,李禅师有感于世局入危,设立竹林寺螳螂派分馆遍布于淡水、坪山、九龙、葵涌等地。后得其技者有坪山黄(公)毓光和林(公)生师。”这里的黄(公)毓光就是黄耀华的父亲,他是张耀宗的门徒,也是螳螂拳派的第三代传人。黄毓光学成后,受师父委托回归坪山家乡开馆授徒。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黄毓光在各地开设的武馆都和 *** 的东江纵队有密切联系,他们为游击队送医送药及时救治伤员。解放后,黄毓光被安排在惠州市人民医院任主治医师。1962年,黄毓光移居香港九龙,后在香港荃湾、新界等地建立中 *** 术螳螂健身学院,继续钻研发扬真传武术和中草医术。

90岁的武林高手

在江西竹林寺真传螳螂派国术总会成立大会的贵宾席上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太太。众多来宾纷纷与她合影,就连今年81岁高龄的潘观清老人在她面前,也执弟子之礼,拍照时老太太坐在中间,潘观清侍站在一侧。这位老太太就是黄毓光的遗孀,今年90岁的李四妹。李四妹也是武林前辈,虽然现在松龄鹤寿不再舞刀弄枪,但江西竹林寺螳螂派传人中年龄稍长者,都知道老人家的厉害。

潘观清老人的儿子潘文辉,是坪山中兴社区的负责人,也是坪山舞麒麟等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回忆说,10多岁的时候,他曾和几名小伙伴看过李四妹老人练武。在屋后的果园里,李四妹把一双剑舞动得密不透风,舞到 *** 让围观的孩子们向她泼水,剑停下来时,身上却不见一个水滴。潘文辉说:“这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些细节我记不太清,但泼水这件事我却记得十分清楚。”潘文辉还记得那一天,老太太还表演了另一个绝技——铁鞭打铜钱。她手里持一条由5节铁棍连接而成的长约1米的铁鞭,让潘文辉他们几个小孩子向她抛铜钱,老太太一鞭打飞一个,非常准。潘文辉也只此一次见过老人习武。

据介绍,坪山所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拳术,就是江西竹林寺真传螳螂拳,有拳...

百家姓寻根祭祖师家在哪?

师家在现今的山西省汾西县城5公里处的师家沟。

师家沟的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它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的民居特色,分为主体和附属建筑两部分。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历史溯源:

师家沟的形成及师家大院的闻名与师氏家族的兴衰密不可分。庞大的师氏家族系历经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其家族繁衍与发展经历了从兴到衰的过程。从始祖师文炳定居师家沟开始,经近百年的艰苦创业到第三代师法泽才逐渐发展壮大。当时正值乾隆盛世,封建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师代家族耕读传家,农商合一,兼营钱庄、当铺,放高利贷,滚动发展,资金不断积聚壮大,逐步跻身于晋商行列,并占有一席之地。

师氏家族在发迹的同进,也与其他晋商一样,用赚来的钱广置田产、扩充家业、起房盖屋,尽显阔绰。他们不惜血本,历经二百余年,建起了占地广阔的豪宅大院,以显富贵。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封建观念和乡风民俗的束缚,建筑布局上具有典型的封建等级观念,装饰艺术饱浸丰富的乡风民俗。建筑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既能满足主人对外接触交住的要求,又能满足一定的隐匿性、私秘性的要求,既体现了尊卑分等、贵贱分野、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男女归位的宗法礼教,又充分显示了建筑的时代性、社会社、民族性,同时也呈现出它传统基础上的变异性、平衡性、保守性三种势态。

师氏家族:

僧念镇师家沟村、前沟村、瓦窑圪塔村,和平镇张洼沟村,腰里村等6个村有师姓分布。800-1000人,都是从师家沟出来的。清朝前期,是山西省中南部地区的名门望族。由于种种原因,清代咸丰年间师家开始走向衰败。

【名人贤士】

●师法泽

第三代。师家大院的创建人。

字仁厚,生于乾隆初年,幼年孤贫。成年后开始做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久,师家的财力变得雄厚。在经商的同时,师家很注重文化教育。师家在第五代、六代同门的28人中,获监生、贡生、增生、武生等功名者多达11人。“儒商结合”大大提高了师家的社会地位。师法泽本人也由于治家有方,德高望重,在当时四邻八乡享有一定的声望与社会地位,被举为乡饮耆宾。

●师鸣凤

第五代。道光十五年,因军功钦加同知衔,遂跻身于官场,成为师氏家族官场上显赫人物之一,为其家族铺就了仕途之道。光绪初年(1875年),曾国荃当了山西巡抚,对正告老还乡到太原来访的师鸣凤大开中门,隆礼远迎,连日盛宴款待,极尽故人之谊。而时任两江总督不可一世的曾国藩也寄来书信、重金以表谢意。曾国荃亲书“大夫第”精匾一块,匾阁下题湘乡知县,保庆州同师鸣凤;落款题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山西巡抚曾。后来派要员用八抬大轿送师鸣凤回乡。途经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霍州,各州县官员出郊迎送,气派非凡。随即在师家沟举行了隆重的挂匾仪式,平阳知府和方园州县官员、社会名流均前来祝贺,乐队、戏班大庆月余。从此,师家沟名声大振,一度成为达官仕宦、文人学士不时光顾的三晋第一村。

●师自省

师家沟村口的一座石牌坊,历经百余年岁月的洗礼,虽有些地方已遭毁坏,但丝毫不减当年的威武雄姿。石牌坊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相传师家子孙师自省39岁时不幸染病身亡,当时年仅30岁的妻子赵氏和25岁的张氏并未改嫁,一直伺候公婆、养育儿女,非常辛苦。其后人师丙成官场得意,呈报皇上敕准,建造了这一“节孝牌坊”。牌坊外形是四柱三门式,八个翼角原挂有八只风铃,遇风声起,夜深人静时更显清脆。石牌坊上共雕刻了465头灵物,最多的是360只猫,最有价值的是59头大象。这些数字代表什么,至今仍然是个难以破解的谜。

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又由于地处偏僻山乡,在数百年的动荡与战乱中得以幸存。师家沟以其高品位的文化含量,逐渐被发现和认识到了它的独特价值。去年3月,师家沟以其不凡的魅力,被西安市国际遗产学术会认定为“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的评定,为山西争得了一份荣耀。

曾厝垵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景点篇】

NO1:圣妈宫

圣妈宫在曾厝垵车站旁边,面海而立,一个选择跳海自杀的平凡女子被出海捕鱼的渔民发现后,安葬在曾厝垵海边。最终被塑造成乐于助人的女神,以圣妈的形象接受一代代曾厝垵人的祭祀。边上有个戏台,在每年10月的时候会有连续两个月的盛大芗剧演出,文青们优哉游哉地天天买了柚子去海边看芗剧,和一堆动弹不得的干瘪老头子老太太在一起,坐在石头长条凳子上,专心地看着LED灯的字幕,偶尔转过头去看一下黑茫茫的大海。天地之间,坐看古人的悲欢离合,有时候会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社戏》那篇课文的好时光来。

NO2:福海宫

村口的福海宫气势慑人的石雕龙珠,色彩斑斓的彩绘三门,呈现着装饰性很强的闽南建筑风格。在别处,保生大帝有独立的慈济宫,履保佑民众健康长寿之责;妈祖有一神专享的天后宫,庇护着渔民出海平安。而福海宫一庙供奉职责迥异的男女二神,似是曾厝垵人的惊世创举。

NO3:曾氏宗祠

曾氏宗祠始建于南宗元年,一度毁于战火,直到1992年由南洋曾氏族人捐款重建。宗祠一年只开启两次,即清明和冬至祭祖。其余时间都关闭着,任风吹雨打,蜘蛛结网。谁也没有料到2010年春天曾氏宗祠竟然魔术般变成了四季飘香的咖啡馆。原来曾氏宗祠理事会在讨论后,认为只有开发利用宗祠,才能更好地保护宗祠。现在它的名字叫“temple cafe”老外喜欢叫它“庙吧”。

NO4:桥梁教堂

Bridge桥梁教堂是老外们建的,每周天上午都有唱诗和做礼拜,下午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当唱诗班圣洁的声音随着教堂的十字架传到上帝那里,谁都会被感动吧。

NO5:老港记

老港记的全名叫《老厦门港游玩记》,这个能吃的博物馆将为想追溯厦门及曾厝垵历史渊源的游客揭开神秘面纱。这里陈列了18世纪未至19世纪中后期的几百张老厦门照片,曾经的码头、宗祠、寺庙、教堂、小学等一一还原,曾经小渔村辉煌、动人、沧桑的历史在这里呈现。

NO6:黄厝

厦门东部海岸的黄厝是厦门新开发的游览区,在鼓浪屿日渐商业化,曾厝垵也日渐热闹起来的环境下,离曾厝垵仅仅两站地的黄厝,像是厦门资深文艺青年的静土。这里绿树成带,村舍显隐,客栈和小店都很有情调,更适合喜欢清静的旅行者来这里住下,东部黄金海岸的天然海滨沙滩,沙细水清,云动波涌,景色十分迷人,是很多人婚纱照的外景地。在绵延4公里的东海岩沙滩上游人可遥望厦门一水之隔的小金门、大担、二担,待到夜幕降临,还可看见对岸的点点灯火。

厦门曾厝垵旅游景点

厦门曾厝垵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特色景点?曾厝垵位于厦门岛东南部,东至白石炮台与黄厝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南至环岛路与大担岛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岭,三面环山。

是一个个小渔村,在几年内,这里的客栈才开始发展,当地人并没有太大的经营思路,也得不到许可证,所有的客栈都是以家庭旅馆的性质经营。头几年。数量还不多,只有几家,什么“梦旅人”、“守望者”、“蓝色小屋”、“三缺一”。可以说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吧。至到近几年,新的家庭旅馆不断出现,比如“ME2情侣主题旅馆”、"然后呢主题客栈”、“阿黛海景旅馆”、“星愿客栈”、“252”、“彼岸”、“厦门星月客栈”、“藏马”、“童年小筑”、等。这些客栈各有特色,有的主人非常好客,待你如家人,有的环境好,可以看到海,有的主题鲜明。为来厦门旅行的人提供了方便舒适的住所。而且村子里的人都很淳朴善良。村里有很多特色小店,咖啡屋酒吧都齐全。就在海边的小渔村真是个旅游住宿的好地方。

楼主这些资料来源百科,百科有更多资料

曾厝垵有什么好玩的

曾厝垵好玩的地方有、胡里山炮台、厦门园林植物园、南普陀寺、白城、厦门环岛路。

1、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胡里山礮台)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岛东南海岬突出部,毗邻厦门大学园区,三面环海,景区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4A级旅游景区。

2、厦门园林植物园

厦门园林植物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岛东南隅的万石山中,背靠五老峰、南普陀寺、厦门大学,紧邻中山路商圈。始建于1960年,占地4.93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个植物园,是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植物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

3、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

白城位于厦门大学南部白城脚下,为演武大桥与胡里山炮台之间的一片美丽的沙滩。不仅是厦门大学的学子,更多的厦门市民和游客喜欢到此漫步、游戏、游泳和观赏夕阳。

5、厦门环岛路

厦门环岛路(英文:),全程43公里,宽60米,双向6车道,为城市一级次干道。机动车道18-24米,非机动车道6-7米,人行道6-8米,绿化带80-100米。

百度百科-厦门环岛路

百度百科-白城

百度百科-南普陀寺

百度百科-厦门园林植物园

百度百科-胡里山炮台

曾厝垵有什么好玩的

【景点篇】

NO1:圣妈宫

圣妈宫在曾厝垵车站旁边,面海而立,一个选择跳海自杀的平凡女子被出海捕鱼的渔民发现后,安葬在曾厝垵海边。最终被塑造成乐于助人的女神,以圣妈的形象接受一代代曾厝垵人的祭祀。边上有个戏台,在每年10月的时候会有连续两个月的盛大芗剧演出,文青们优哉游哉地天天买了柚子去海边看芗剧,和一堆动弹不得的干瘪老头子老太太在一起,坐在石头长条凳子上,专心地看着LED灯的字幕,偶尔转过头去看一下黑茫茫的大海。天地之间,坐看古人的悲欢离合,有时候会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社戏》那篇课文的好时光来。

NO2:福海宫

村口的福海宫气势慑人的石雕龙珠,色彩斑斓的彩绘三门,呈现着装饰性很强的闽南建筑风格。在别处,保生大帝有独立的慈济宫,履保佑民众健康长寿之责;妈祖有一神专享的天后宫,庇护着渔民出海平安。而福海宫一庙供奉职责迥异的男女二神,似是曾厝垵人的惊世创举。

NO3:曾氏宗祠

曾氏宗祠始建于南宗元年,一度毁于战火,直到1992年由南洋曾氏族人捐款重建。宗祠一年只开启两次,即清明和冬至祭祖。其余时间都关闭着,任风吹雨打,蜘蛛结网。谁也没有料到2010年春天曾氏宗祠竟然魔术般变成了四季飘香的咖啡馆。原来曾氏宗祠理事会在讨论后,认为只有开发利用宗祠,才能更好地保护宗祠。现在它的名字叫“temple cafe”老外喜欢叫它“庙吧”。

NO4:桥梁教堂

Bridge桥梁教堂是老外们建的,每周天上午都有唱诗和做礼拜,下午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当唱诗班圣洁的声音随着教堂的十字架传到上帝那里,谁都会被感动吧。

NO5:老港记

老港记的全名叫《老厦门港游玩记》,这个能吃的博物馆将为想追溯厦门及曾厝垵历史渊源的游客揭开神秘面纱。这里陈列了18世纪未至19世纪中后期的几百张老厦门照片,曾经的码头、宗祠、寺庙、教堂、小学等一一还原,曾经小渔村辉煌、动人、沧桑的历史在这里呈现。

NO6:黄厝

厦门东部海岸的黄厝是厦门新开发的游览区,在鼓浪屿日渐商业化,曾厝垵也日渐热闹起来的环境下,离曾厝垵仅仅两站地的黄厝,像是厦门资深文艺青年的静土。这里绿树成带,村舍显隐,客栈和小店都很有情调,更适合喜欢清静的旅行者来这里住下,东部黄金海岸的天然海滨沙滩,沙细水清,云动波涌,景色十分迷人,是很多人婚纱照的外景地。在绵延4公里的东海岩沙滩上游人可遥望厦门一水之隔的小金门、大担、二担,待到夜幕降临,还可看见对岸的点点灯火。曾厝垵位于厦门东南部,东至白石炮台与黄厝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南至环岛路与大担岛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风景秀丽。曾厝垵原为临海渔村,近年来随着厦门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人数增加,家庭旅馆迅速兴起,年游客流量近300万人次。 周边旅游景点 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白城、环岛路、南普陀、万石植物园 最文艺的玩法 1.找家特色的民宿...

百家姓寻根祭祖邱氏

【邱/丘】

1、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

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晋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

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  标签:
相关信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