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冬至习俗讲解

 2024-01-31 18:14:47   6  1 赞

南京冬至习俗讲解

南京有什么民风民俗?

1、冬至

旧时,老南京就有“贺冬”的风俗。“贺冬”也称“拜冬”,实际上就是指“冬至”节的各类庆贺活动。每逢“冬至”节,南京百姓都会更换新衣,往来庆贺,相互馈赠,商铺、手工作坊、学堂都放假一天,风俗一如过年。

老南京称“冬至”为“大冬”,这一天,民间百姓要开展祭祖活动,做媳妇的要孝敬公婆新鞋新袜。媳妇为老人送上新鞋新袜,叫做“履长节”,这种敬老的风俗在过去穿着传统布鞋布袜的年代,特别是郊区县农村尤其盛行。

2、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南京的元宵节是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正月初五,市面上就有彩灯出售。正月初八,家家户户挂春灯。

灯的品种有花果灯、百族灯、人物灯等名目繁多。灯节开始,老少观灯,万人空巷,非常热闹。“上灯元宵落灯面”,正月十八落灯,家家户户要用吃面条表述灯节结束。

3、腊月掸尘

腊月二十五,扫屋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清理门院落;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杂土都搬走。这是过去南京地区流传的一首“掸尘”谚语。

4、送财神

旧时,老南京正月初五清晨要敬财神,希望财神保佑自己获得财富。还有送财神的,一人装扮成财神爷模样:头戴乌纱、嘴挂假须、身穿红袍、足蹬官靴,手拿一根树枝,上挂数枚铜钱,后面紧跟敲锣打鼓的,挨门挨户散发红纸印的财神像。

5、过年

一大早,换上新衣的晚辈要向长辈祝福。市内、郊县多食汤团、面条,寓意全年“圆满、顺利、长寿”。随后是亲友互拜新年,客至以糖、瓜子、花生、糖茶、松子茶、炒米团、元宝蛋招待。

南京冬至习俗与传统过法

冬至节气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的习俗各个地方差异很大,北方吃馄饨,西北一带多吃饺子,江浙一带则吃汤圆和麻糍。我国南京冬至的习俗有很多,在南京民俗中,有着吃“大葱炖豆腐”“青菜豆腐”保平安的习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京文化中冬至都有一些什么习俗吧。

一、祭祖

提起冬至,老南京人当然不能少了祭祖先。各家各户都要备好酒菜和纸钱,以祭奠先祖、亡人。对新近逝去的先人,还要上坟祭祀,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做媳妇的还要孝敬公婆新鞋新袜。据说这样做是希望长者健康长寿。

二、送冬

在六合一些地区,每逢冬至,凡有女儿出嫁不足一年的人家,都要送冬令用物到女婿家,即所谓的“送冬”之俗。有的还在送给女儿女婿取暖用的木炭中放进手炉、火盆等,意为希望女儿女婿日子美满红火。

三、烧包数九吃豆腐

老南京冬至的习俗有很多的,现在已经简化为“烧包数九吃豆腐”。“烧包”在老南京人的说法里,就是烧一包一包的纸钱。此举意在祭奠先祖。而“数九”则是一个歌谣,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只能“屈指”度日,通过对于天气寒暖、物候以及人事物事的观察,联缀了九九歌,广泛流传,以数九消寒。

关于吃豆腐在过去和现在还有不一样的地方。以前老南京有种说法叫“葱煎豆腐烧大肠”,说的是当时吃豆腐还要配上葱和大肠,这样油水丰富,能够满足物质匮乏时期人们的需求。又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但是现在老百姓一般都是只烧青菜豆腐,既不油腻,又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寓意。

四、吃汤圆、青菜豆腐

南京于“冬至”所准备的家宴中,有吃糯米豆沙团,以取团圆。“青菜豆腐”也是老南京人保留至今的冬至食俗,具有“聪明逗富”、“保平安”的寓意。据传,南京人冬至吃豆腐还与朱元璋有关,这也是歇后语“小葱拌豆腐-清二白”的由来。

南京的冬至有什么风俗?

南京冬至的风俗是吃豆腐。

豆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食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清白和质朴。南京人认为,冬至时节吃豆腐,能够带来平安吉祥,还能够增进家庭和睦。豆腐的柔软口感和温和属性,也正符合冬季养生的需求。因此,豆腐在南京冬至的餐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关于南京冬至吃豆腐的习俗,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相传明代有一位名叫刘基的官员,因为不愿意与贪官同流合污,被贪官们联名诬告。冬至这天,刘基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左手提着账本,右手提着一瓦罐上殿见君。

瓦罐里装的是小葱烧豆腐,寓意着简单而清白的生活。朱元璋见到后,认为刘基是被错怪的忠良,于是便有了小葱烧豆腐,一清二白的说法。从此,南京人冬至便开始流行吃豆腐,以示对清正廉洁的尊敬。

时至今日,南京人在冬至这天仍旧保留着吃豆腐的传统。豆腐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如青菜豆腐汤寓意着平安,葱煎豆腐则象征着富余和从容。豆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承载着南京人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和对传统的深深敬仰。

冬至的文化象征:

1、农事转折点:冬至在农耕文化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标志着一年中农业活动的转折点。它代表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和农闲时期的来临,同时也是农民准备春耕、保养土地和总结一年农事经验的关键时期。

2、阴阳交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象征着阴阳二气的极致转换。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候,代表阴气达到顶峰,而阳气则开始逐渐复苏。这一阴阳交替的过程被视为自然界生命力的轮回和更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养生理念产生深远影响。

3、团圆与祭祀:冬至在许多地方被视为重要的家庭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对祖先的敬仰。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祖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感恩之情。同时,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餐食,如南方的汤圆和北方的饺子,这些习俗强调了亲情的纽带和社区的凝聚力。

南京的习俗有那些??

1、冬至习俗:冬至北方人吃饺子,宰鸡等。而南京人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它还贺冬的风俗。也称拜冬,冬至这天为大冬这一天呢!百姓要祭祖活动,拜列祖列宗等。他们不光冬至这天祭祖,平时,除清明外,还有农历七月半,十月初一,寒食节,重阳节,正月十五等都有祭祖的习俗。

2、爬城头:爬城头在正月十六。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

3、南京的饮食习惯:南京人很爱吃鸭子,所以南京的名菜少不了鸭子了,最为出名应该是南京咸水鸭了吧,制作方法独特,味道鲜美,得到众多游客的一致好评。

4、上巳节: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

5、梅花节:在南京的民间节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二月下旬举办的梅花节,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每年此时,梅花盛开之际可谓是南京人最高兴的日子,届时东郊的梅花山上几千棵梅花竞相开放,有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钟山脚下万里人海花香,蔚为壮观。

冬至南京人吃什么?

冬至南京人喝鸡汤,吃豆腐。

对于老南京人来说,过冬至有两样东西是必吃的,按民间说法,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过去人冬至进补,是为了来年的春天有劲干活,尽管现在生活好了,但冬至喝鸡汤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

老南京人冬至进九,有“一九一只鸡”的说法,就是每一个九天,都至少要吃一只鸡。或炖汤,或红烧,或白暂,当然冷的时候,还是喝鸡汤最适宜,至于吃豆腐,老南京人讲究“小葱烧豆腐”(或曰香葱),这习俗源自于明朝时期的一则宫廷传说,与刘基(刘伯温)有关。

刘伯温冬至豆腐逗富豪的故事,从此流传开来,以后,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便吃大葱烧豆腐了,又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而在普通百姓人家,难遇皇帝大臣们的“逗富”情景,吃豆腐习俗形成之后,总要往富贵、福气方面靠,也注重冬令时节的“大补”和保暖,所以吃豆腐加鸡汤就逐步成为他们的习惯。

除了吃好之外,总要有些精神娱乐项目吧,于是夫妻之间,玩点“吃豆腐”的游戏之类,谓之“逗夫”,也一样与“豆腐”和“逗富”谐音!冬至节日,经过数千年发展,全国各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节令美食文化。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此节令的食品,比如民国时期曾时兴过的“冬至亚岁宴”,其名目也很多,包含贺冬大肉、馄饨拜冬、互赠冬至盘、享用冬至团等。

南京冬至习俗

南京冬至习俗:祭祖、吃豆腐、消寒会、喝鸡汤、绘消寒图等。

一、祭祖

有这样一种讲法,因为这一天是全年当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所以阳气比较弱,相当于阴间防风了,需要祭祖啦烧点纸钱给先人花花。

二、吃豆腐

南京人要吃青菜豆腐,冬天干燥,南京地气湿热,老南京有俗语叫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讲法。老南京做豆腐的方法有很多,青菜豆腐保平安,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葱煎豆腐则取从容与富余之意。

三、消寒会

以前,南京的文人,有消寒会,会凡九人,九日一集,迭为宾主。馔无珍馐,但取家常,而各斗新奇,不为同样。岁晚务闲,把酒论文,分题赌韵,盖讌集之近雅者。

四、喝鸡汤

随着进冬至,就需要进补了,南京人通常会在冬至这天准备一锅热腾腾的黄油老母鸡汤来御寒,而且会一九一只,吃到九九结束。

五、绘消寒图

于冬至的那天,绘梅花一副,花凡八十一瓣,每天以朱砂涂一瓣,九画而毕以纪历,称之为九九消寒图。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