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中元节下元节的习俗

 2024-01-01 11:40:40   13  1 赞

七夕节中元节下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上元节下元节什么意思上中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中元节上元节下元节什么意思 上中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的是上元节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中元节的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下元节的农历十月十五日,道节。

1、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2、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3、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三元的日期和关系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 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 中元 、 下元: 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道教有三官,正月十五天官赐福,农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晕菜!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都是啥?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等。但是,即将到来的这个传统节日,我敢说大部分人都淡忘或直接就是闻所未闻了。什么节呢?下元节(今年11月14日)!而且很多人会把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混淆。既然如此,我们就借机来“脑补”一下这三个节日,并谈谈下元节的饮食习俗,及节令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中,望日月圆为月之十五。正月十五为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望日,七月十五为下半年中的第一个望日,十月十五是下半年中间的一个望日。这只是三个一般性的日子,但是古代术士、道士将“天官、地官、水官”的“三元”说与之附和起来,宣扬“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所以道教有“三元节”之说。

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家喻户晓的了。七月十五既是道教的“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而对普通民众来说,仍有很多地区的百姓到这一天会有各种形式的祭祀亡灵仪式。与欢腾热闹的上元节和中元节相比,下元节则是道教的一个专门节日。除了修斋、断屠等宗教活动外,让人记忆犹新的应该就是下元节的食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下元节美食,您都享用过吗?

豆泥骨朵

用酵母和面,醒面。用之前泡好、蒸好的赤小豆泥做主馅儿包成包子,再蒸熟。其实就是咱们大人、小孩儿都特爱吃的豆沙包。如今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本是十月下元节期间的节令食品。

赤小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钙、铁等营养成分,还有消脂减肥的作用哦。

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和粳米根据不同食用人群按照不同比例搭配好后先泡上一晚上,再蒸熟,最后用杵槌舂制成块状或圆球状糕体的米制品。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冬日里咬上一口,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你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煎着吃,当然烤着吃更香。

糍粑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镁、钾、维生素A及碳水化合物等,为温补强壮品。但其中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在肠胃中不太好消化,所以不要吃多哦。

芋子包

芋子包是客家人在下元节必吃的经典美食之一,既美味做法又简单。只需要把芋子蒸熟捣成芋泥,加适量淀粉,揉成面团样子。馅儿有甜有咸,甜的一般是用红糖,咸的一般用香菇、笋丁、肉末等炒熟备用。取一小块儿面团揉捏成小碗状后,加入馅料,再捏成锥子型,最后蒸熟就好了,如果有粽叶,蒸时垫在芋子包底下会更香,而且熟后方便取出。

现代《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芋子包“有益脾胃,调中气。”等作用。从古至今,芋子是食疗兼优的好食品,而且因为芋子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含量丰富,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大家用薯类,包括芋子来代替一部分的主食。

麻腐包子

麻腐包子,第一道工序就是先“点”麻腐。把麻子用石磨或者碾子或者碾槽粉碎,置于水中狠搓,然后用箩过,将麻子皮清除,把汤汁放在锅里用小火加热。再将麻子皮泡入水中继续搓洗,经过沉淀,上面的清水就用来“点”麻腐。锅里的汤汁开了以后,哪里冒泡,就在哪里“点”一点水,这样,汤汁里面的麻腐就慢慢地在锅上面结成一层粥状,这就是麻腐。最后在里面拌入少量土豆丝、葱末、调料,就成了麻腐包子的馅了。其它的制作过程和普通的包子没有两样。

麻腐包子洁白松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特别是在数九寒天,吃起来热气腾腾的,油香四溢,堪称一绝。

怎么样,以上这四种下元节的美食您都尝过吗?其实传统饮食提供的不仅是营养,更蕴含了与人情、时令相关的特殊意义,甚至被寄寓某种文化内涵。但是,咱们现代人在饮食方面越来越机械化、越来越趋向方便食品。在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也该不忘初心,也该静下心来了解一下我们自己国家每个节气的传统食品呢?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后代感受到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才能使我们传统饮食文化的根基更加的牢固。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jiangq 投稿请联系 xueyn

下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下元节的风俗有修斋设醮、祭祖等。

下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

节日由来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斋三官。后来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有什么区别?

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的区别包括:时间不同、民俗不同、节日食物不同。

1、时间不同

中元节是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上元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下元节是每年的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2、民俗不同

中元节,祭祀先人:中元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

上元节,欢庆元宵:上元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3、节日食物不同

中元节吃面羊: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上元节吃汤圆:“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下元节吃米果:农历十月十五为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哪?

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元宵节、祭祖节、下元日。

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上元、中元、下元的来历

上元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汉文帝(公元前180~140年)是周勃戡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戡平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但汉朝的上元和后世的元宵仍有所不同,一直到唐朝以后,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元宵节。

汉代时,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道教认为中元节为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民间普遍进行祭祀、祭祖先、荐时食等活动。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下元节的风俗

下元节的风俗

下元节的风俗,中国有好多的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下元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可能有好多人不知道下元节是什么节,下元节的风俗有什么?下面我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下元节的风俗有什么。

下元节的风俗1 1、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到家庙、祠堂去祭拜祖先,有着祈福消灾的美好寓意。

2、祈愿神灵:在下元节的时候还有祈愿神灵的风俗,下元节与道教有关,道家三官,下元节对应的是水官,下元节祭祀水神,有消灾解厄、祈求丰收的美好寓意。

下元节吃哪些食物好?

1、米果:米果也是客家的传统食物之一,也是下元节的传统美食,因为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辰,所以就做米果来祭祀五谷主。

2、芋子包:芋子包是客家地区的传统小吃,是以马铃薯和芋子为主要食材制成的,在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客家地区常常做芋子包吃。

下元节的风俗2 下元节的习俗之祭祀祖先

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下元节的“习俗之祭祀神灵

从年代以及祭祀方式和对象的演变来讲,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下元节的习俗之饮食习俗

1、在潮汕地区,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所以在下元节期间,家家户户有祭祀五谷主的活动,要蒸制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祭祀。

2、在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叫“完冬节”,这个时候不仅有打醮祀神演戏之俗,家里还会做糍粑,米果等等食物,称之为做冬。

3、下元节做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 当地民间有云:“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也就说下元节吃了芋子包,来年财运滚滚来。

下元节的风俗3 下元节是什么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下元节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传水官大帝禹会在这天下凡为民解厄。在下元节这天,人们准备会祭祀水官大帝,因此,下元节也叫“消灾日”。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祭祀祖先,纪念贤人。

下元节如何养生

1、衣:随着气温迅速下降,此时不仅容易发生伤风感冒等外感疾病,而且容易诱发慢支、哮喘、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发作。此时需要及时添衣,尤其要加强头、背、腹、足等部位的保暖,以防虚邪贼风侵入。

2、食:可适当补充高蛋白饮食,如鱼、瘦肉、禽蛋、奶制品、豆类等。因“秋燥”未尽,要多饮水,多食绿叶蔬菜以及水果,少食辛辣等刺激之品。同时饮食不可过饱,不可过凉,切忌暴饮暴食,以防损伤胃肠。

3、住:根据“秋冬养阴”的原则,要适当调整“生物钟”,做到早睡晚起,起居有时,劳逸适度。心脏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肾病、胃病患者莫要“贪黑”,切忌过劳。白天宜多开窗透气,夜间关好门窗,盖好棉被,室内可盆栽些花草,以调节空气湿度。

4、行:加强体育锻炼,多去户外进行各种力所能及的健身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耐寒及抗病能力。初冬清晨往往多雾,雾粒中夹杂有多种有毒、有害物体,尽量避免清晨出行、锻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