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祭灶

 2023-12-29 08:46:38   12  1 赞

正月十五祭灶

祭灶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在民俗中,祭灶要做好以下这些事情:

1、首先,灶王龛位置很重要,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2、其次,二十三祭灶食品有灶糖、莲子八宝饭、“送行饺子迎风面”送灶神要吃饺子,给灶王坐骑神马要准备香槽炒豆和清水,不能苦了灶王坐骑。

3、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着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神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

4、而焚烧一个用篾扎纸糊的马,是作为灶神上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

5、 送灶完了,当然要接灶神回家呀!接灶多在除夕之日,也有在元旦或迟至正月十五者。要设新神像,贴新灶王像。

祭灶节是哪一天?

祭灶是腊月二十四。

小年,通常指扫尘、祭灶的日子,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

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区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祭灶的渊源演变:

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祭灶是什么?都有什么习俗活动?由来是什么?

祭灶是民间祭祀灶王爷,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

祭灶的习俗活动有祭灶王、贴对联、贴窗花、大扫除、洗浴理发、婚嫁、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祭灶的由来:

有一个传说,说是古代有一家人,姓张,家里就哥儿俩,老大是瓦匠,老二是画师。老大手艺好,被人尊称为张灶王。而且老大在给人家盘灶遇到谁家闹矛盾,他总是给人调解。

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年底的腊月二十三去世了,他去世后,全家没了主心骨,灶王的几个儿媳吵成一锅粥并提出要分家,直到老大去世周年的那天,老二想出一个主意,在厨房的墙壁上画上大哥像,到晚上他对全家人说大哥突然显灵了,并且托梦给自己,说他升天见到了玉皇,被封为灶王。

你们天天吵闹不休,大哥早就知道,他打算把你们告到玉皇那里,到年三十就会对你们进行惩罚。

儿子媳妇听后,个个吓得不得了,他们慌忙跪下来对着灶王的画像磕头,媳妇们还把公公爱吃的甜食拿出来给他上供。于是他们约定再也不吵闹,再也不提分家的事。

这事传到了邻居家里,而且越传越远,大家都到张家来察看,发现果然灶王还真的显灵了,于是邻居也都供奉灶王。这样流传开来,就形成了一种风俗,也就是全国都流行的祭灶习俗。

典籍记载

郑玄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到汉代,灶神已经具有侦查人民的过错并进行报告的职能。

《晋书》卷十九《礼志上》中记载,祀灶这一活动最终被确定为国家仪轨最早是确定于汉朝,汉武帝“以李少君故,始祀灶”,并规定“立夏祀灶”。而在更早的《史记·孝武本纪》曾记载载:“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

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小年。

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

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个别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的历史溯源:

在古时候,小年也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据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没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在锅底没了,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四川过年有什么特别的风俗?

四川过年的特别风俗有祭灶、打扬尘、团年和守岁、走人户、正月十五过大年。

1、祭灶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祭灶”也就是送灶王神。灶王爷一年到头为大家服务辛苦了,这一天他要离开各家各户,回天庭“述职”。

所以在这一天,吃过晚饭后,四川人会把灶头打扫干净,点上香烛,摆上果酒之类的祭品,然后在锅中放一盏清油灯,好为灶王爷上天照路。同时还要燃放鞭炮,为灶王爷践行。

2、打扬尘

腊月二十四,则是“打扬尘”的日子,也就是四川人民一年一度的大扫除。“打扬尘”一般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除了扫地抹灰以外,还要举着扫帚,将天花板上、屋檐下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前屋后的水沟也要在这一天清理干净。

3、团年和守岁

在四川人看来,除夕,最重要的是“团年”和“守岁”。除夕这一天的“团年”,也就是外地人口中的“年夜饭”。大家相聚一堂,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吃过了晚饭,就要开始“守岁”了,一直等到凌晨十二点之后,放了烟花、鞭炮,才能去睡觉。

4、走人户

一般从初二起,四川人就开始“走人户”了,“走人户”是贯穿初二到十五的活动,四川人所说的“走人户”就是走亲戚、串门。大家都会穿戴一新,然后依次到亲戚家里拜年,并带上糕点、水果作为礼物。

“走人户”时小孩子是最开心的,每到一处,除了能吃上好吃的,还能收到“新年钱”,因为拜年时的规矩是必须给小孩子发压岁钱。

5、正月十五过大年

与全国很多地方不同,四川人将正月十五(元宵节)称为“过大年”。既然是过“大年”,元宵节也是四川过年期间仅次于除夕第二隆重的日子,这一天一般要再“团”一次年,将之前准备的年货打扫干净。在这一天,各地城镇、集市还会举办灯会,十分热闹。

2023年小年几月几号小年祭灶王的意思是什么?

人人都知道,小年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节日,它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称呼,而且小年一点都不小,它可是提醒人们春节要到来的前奏,是一个提示,每当到了这时,人们便开始筹备过年时要准备的东西,带着孩童们上街为家中添置物品了。

2023小年是几月几号

人们都知道中国有许多的传统习俗,由于各地的风俗不一,所以北方和南方的小年时间是有差别的,北方小年一般指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小年一般指腊月二十四,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推理如下:北方小年时间为2023年1月25日是小年夜,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时间为2023年1月26日是小年夜,也就是腊月二十四。地区小年时间为除夕前一天。南京地区小年时间为年后的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宵节。

小年的习俗

扫尘就是打扫卫生,扫尘也是扫年。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当时它是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是说在之前的日子里遇到的不愉快。

祭灶

这也是我国逢年过节一定会有的传统习俗,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另外,部分地区在腊月二十二有送灶神的习俗,这天也成为该地区的小年。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还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以及辞旧迎新的愿望。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