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鬼节在哪里?

 2023-11-25 10:59:26   6  10 赞

东莞鬼节在哪里?

鬼节是几月几号?鬼节是哪一天?

最近经常听到别人说鬼节,说是在鬼节的这几天,最好晚上不好出门,因为鬼节的这一天晚上是百鬼夜行,鬼门关开启的日子,虽然这些都比较迷信,但是中国确实有这个节日,那么鬼节到底是几月几号?鬼节具体是那一天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鬼节是七月十五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七月十五是秋后第一个月圆夜,此时暑热刚褪,金风正在霏微潜入,夜凉如水。2、鬼节的饮食习俗1、吃濑粉在今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东莞最出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2、蒸面羊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3、吃花馍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年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4、吃鸭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5、吃扁食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以皮而论,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饺子馅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点,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碗饺子虽说也有十多个,但在碗中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猪肉加些素菜和调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鸡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等等。6、吃“饺饼”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制作饺饼筒,要先将馅炒好放在一边备用。常见的馅有猪肉、猪肝、鸡蛋丝、豆腐皮、冬笋、豆面、芹菜、豆芽、海带、鱼干等。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张薄薄圆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将食材按顺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则就不好看了。饺饼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黄色并油光发亮。另外,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中元节的传统美食介绍,中元节要吃什么?

中元节的传统美食介绍,中元节要吃什么?

1、中元节要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2、中元节要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3、中元节要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4、中元节要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 春卷 的食物。 5、中元节要吃鸭子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 中元节要放河灯吗?

要的,放河灯是属于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之一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如今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鬼节东莞哪里好玩?

1,位于虎门太平太平太平

东莞市虎门镇口,南临珠江,牛山北,西口通镇。这里是19世纪的洞,林迫使英国,美国,葡萄牙和其他帝国主义移交走私鸦片2028箱的时代,共约1119吨,建水池的水,洒卤水只批融化,加石灰混合,分期侵蚀,引河水冲走的地方。这里建有“反英纪念馆”,“虎门鸦片战争纪念碑人民抗英”各一个,还有就是要塞堡垒虎门珠江出口处,有一门大炮300余门,位于少三重门,然后屡遭挫折英国入侵的堡垒。

2,二手虎门镇虎门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一年,中国军民与虎门打造了著名的“金色铜关”的天然屏障,奋力反抗英国侵略者战斗。今天,销烟旧址(1957年重建,现有鸦片战争博物馆),角炮台,威远炮台,还是崛起的中国民族正气。新的虎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桥梁,被称为“世界第一跨”。虎门,既有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也是一个旅游胜地。

3,隐山庄贤贤

隐山优雅和美丽风景的布局,王全在一起。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大肚弥勒佛,大清,月华泉,独脚天蟾,佛教塔,仙人床体现了儒,释,道的各种道德内涵傅传统文化在中国。一年一度的节日吸引了国内荔枝在数以百万计的游客。

七月十五风俗和禁忌?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是“鬼节”。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禁忌。鬼节不能做什么?让我带你去了解更多。

鬼节禁忌

中元节这天,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在床头挂风铃,半夜对着镜子梳头,在十字路口徘徊,晚上不照镜子,不熬夜等。

1.在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吸引好兄弟,睡觉是最容易被“侵犯”的时候。

2、拔毛脚。俗话说“一脚毛管三鬼”,所以脚毛越多,鬼越不敢靠近。

3.夜游。有八字的人在鬼节晚上千万不要出门,因为这一天,鬼门关大开,鬼出来游荡。如果他看到你阴气很重,可能会误把你当成同伴,请你到家里做客。

4.非特定场合烧鬼纸。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上帝的,烧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5.偷祭品。这些是好兄弟的食物。如果你未经他们同意就使用它们,只会给自己带来难以处理的厄运。

6.晚上晒衣服。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很漂亮的时候,他会借走,并在衣服上留下他的香味。

7.喊你的名字。晚上不要穿绣有自己名字的衣服,以免元神走火入魔。另外,最好避免直呼他人姓名。否则好兄弟(闽台对鬼的尊称)一旦听到,就会趁机拿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如果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不要回头,也不要马上回应。

8.游泳。不要去危险的水域游泳。传说“水鬼”为了投胎会找人做替死鬼。

9.环顾四周。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唬人。万一他们东张西望被吓到了,那就是他们侵犯你的最佳时机。

10.榕树放在家里。因为榕树是一种聚荫植物,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想让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熬夜。最热闹的时候是半夜,最闹鬼的时候也是半夜。熬夜很容易导致气馁和入侵。

12、靠墙。好兄弟平时喜欢靠在冰冷的墙上休息,很容易出鬼。

13.捡路边的钱。不要捡地上的零钱和红包;不要随便捡路边的钱,因为那可能是好兄弟的,要不然就是用来鬼婚的。

14.到处勾肩搭背。从招魂术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体内有三把火,一把在头上,一把在肩膀上,所以鬼月期间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和肩膀,以免把他身上的火扑灭,给好兄弟可乘之机。

15.拖鞋头朝向床。好兄弟可以通过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陌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向床头,那么好兄弟也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就是崇拜的模式,就像香炉上香一样,只会吸引好兄弟和你分享美食。

17.吹口哨。经过墓地的时候,要不停地说“对不起打扰你了!”并且保持肃穆不吹口哨以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18.晚上拍照。很容易把精神世界的朋友一起带回家。

19.玩碟仙。平时玩碟仙都容易出这种事,更别说这个鬼节了。

20.拖鞋整齐地放在床边。出国旅游时,拖鞋整齐地放在床边,会引起精神世界朋友的好奇心,导致他们在床上闹。

七月十五鬼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中元节。但是,“中秋”是中国道教的名称;在这同一天,佛教称之为“梦兰盆节”,民间称之为“鬼节”。这三节不仅表达方式不同,而且具有祭祀祖先、崇尚孝善的共同文化内涵。我国的汉族、顾芗、达斡尔族、彝族、纳西族、白族、苗族、侗族、壮族和土家族都有这个节日的习俗。

在古代,人们相信人有三魂七魄。人死后,七魂分离,只剩下三魂叫鬼。一个有德的人,死后献祭,不会伤害人类;但是那些没人拜的鬼就不一样了。相传从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鬼门关大开,阴间的鬼魂回到死者身边,看望他们的亲人、朋友和后代。所以有“七月中旬鬼跑来跑去”的说法。在这几天里,民间为了保证生命安全,对于婚丧喜庆,都不敢轻举妄动。

7月15日,民间家家祭祖。有的在家或祠堂为祖先烧香,在家祭拜;有的去祖坟加土,供品,乙炔香等。天黑后,拿着鞭炮,纸钱,香烛,烧点纸钱,放鞭炮,送祖先上路,回到“冥界”。那时,每个家庭都会供奉水果、蔬菜、米饭等。,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地方官的保佑,照顾“无家可归”的鬼。设酸坛。有僧尼念经,有神灵烧钱,有送奉。这一活动在7月15日达到高潮。因此,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俗称“鬼节”。如今,民间的七月十五节逐渐去除了迷信色彩,保留了祭奠祖先的形式。

中国中元节的习俗可以说与中国古代的天人观直接相关。在中国古代的习俗中,人们相信人升天为仙,下凡为鬼。按照西方文化习惯中的思维理念,鬼神是绝对对立的,天人关系也是不可分的,是绝对对立的。现实中,人类无法作用于天地之间的另一个时空。但在中国古代宗教观中,天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鬼神的位置也是可以转化的。现实中,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行动改变另一个时空的关系。在我们的祖先看来,神与鬼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功过转化的。鬼、仙、人有善恶之分,这种善恶可以相互作用,换位。没有功德,神仙可能又要下地狱了。地狱里的鬼如果有功德,可以投胎成神。认为世上活着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行动改变另一个世界的祖先和后代的处境。比如,当世界能够通过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贡献和功德拯救祖先的灵魂时,也能给后代带来好的结果。

因此,中元节逐渐变成了一个祭祖和为后代祈福的节日。

元代的鬼节活动与习俗

1.放电管

河灯也叫“荷花灯”。通常,灯或蜡烛被放在河灯的底座上。在一月中旬的夜晚,它们被放入河流、湖泊和海洋中,任其漂浮。燃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溺水鬼和其他鬼。点亮河流,尤其是黄河,非常壮观。

2.焚烧街头衣服

一踏入农历七月,天黑后人们就会拿着香烛、金银纸和一些豆腐、白米等祭品在路边祭拜。人们“烧街衣”的目的,就是让那些无助的灵魂有衣御寒,有粮裹腹。

3.做茄子饼

人们相信茄子饼可以作为已故祖先去兰盆会的干粮。到了中元节,老南京家家户户都做茄子饼,就是把新鲜的茄子切丝,上面撒上面粉,放在油里炸。其实茄子饼现在已经是常见的家常菜了。如果你想吃,你可以做一盘来满足你的渴望。

4.祈求丰收。

在中元节祭祀孤独的灵魂通常与祈求丰收联系在一起。在石鼓的夜晚,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烧香,祈求水稻丰收,并在地上插上香枝,这就是所谓的“插秧”。种得越多越好,象征着秋天水稻丰收。

5.祭祀祖先

祭祖的节日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所以它被简称为“七月半”。民间认为此时祖先也会回乡看望后代,所以需要祭祖。崇拜仪式通常在七月底前的晚上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6.牺牲土地和庄稼。

在7月15日,人们会祭祀土地和庄稼,并将供品撒入田间。纸烧好后,用剪成碎片的五色纸包裹在庄稼的穗上。传说可以避开冰雹,获得丰收。同时,有些地方还要去后土庙祭祀。定县民俗把麻和玉米挂在门上。

7.放上天灯。

关于鬼节点灯也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把你家的霉运带走,越远越好。这个时候,别人家的天灯落在自己家是大忌。如果他们倒下了,他们会被再次释放。其次,每个家庭都希望死去的祖先能够进入极乐世界,鬼节那天放上灯笼,为升入极乐世界的祖先照亮通往天堂的道路。

...

中元节有哪些传统风俗七月十五中元节风俗大全?

导读:随着中元节的到来,中元节的习俗和禁忌也摆在了大家的视线中,了解一个节日,自然也要知道这个节日的习俗禁忌。那么,中元节有哪些传统风俗呢?以下是我带来的七月十五中元节风俗大全,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祭祖先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

1、喊名字

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闽台民间对鬼的敬称)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3、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么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4、吹口哨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鬼节有哪些习俗?

鬼节的习俗如下:1,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夜游,以免沾惹上“不干净的东西”,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晚上视线不好,有些人蹲在路上烧纸,一不留意,确实会把人吓到,所以说晚上非必要要减少出门。2,发现路边有钱不要捡,这些钱是用来买通。如今烧的纸钱和真的却钱非常的像,有些爱占小便宜的,看到会去捡,这个也是大忌,把那些烧的纸带回家,也会让人有些忌讳。3,要吃鸭子,鬼节的这一天,桌上会摆上一些酒菜,祭拜和追怀自己的祖先,其中南北方都比较盛行的就是“中元节祭祖要吃鸭子”。4,吃“饺饼”,中元节有吃“饺饼”的习俗,“饺饼”是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5,吃粗茶淡饭,在山东地区,中元节也被称为“掐嘴节”,因此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  标签: